2024年11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与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特别策划的“非遗之美——西湖绸伞刷花技艺体验活动”(陈振濂捐赠浙江大学书法作品特展配套活动)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教育空间举行。本次活动特邀余杭区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超和罗珊为大家讲解,共有三十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第一部分由宋老师为大家介绍西湖绸伞的历史、工艺与创新发展。宋老师首先介绍了伞的寓意、从伞具的初始形态到西湖绸伞的发展历史,然后讲解了西湖绸伞制作技艺的十八道重要工序,并重点介绍了伞面装饰的三花工艺——刷花、绘画与刺绣,最后宋老师为大家呈现了西湖绸伞的创新之美,展示了融合现代艺术与文化的新时期西湖绸伞优秀作品以及西湖绸伞的各类文化合作与交流成果,使得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湖绸伞的历史与现状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活动的第二部分,参加活动的学生亲身体验了西湖绸伞伞面装饰技艺之首——刷花技艺。罗珊老师为大家现场讲解了刷花技艺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学员们以陈振濂捐赠浙江大学书法作品特展上的作品为模板,在定制画布上进行书法刷花,体验刷花技艺与书法艺术的融合,在不同颜色的交织碰撞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书法刷花作品。
本次活动将西湖绸伞刷花技艺与陈振濂书法作品相结合,通过对西湖绸伞的介绍以及刷花工艺教学和体验,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赵文霓 墨西哥学生:
我感觉这个活动让我学到了一种以前不知道的艺术技巧。我认为了解杭州文化的一部分很重要。
刘一凡 缅甸学生:
我很荣幸能够以我们国教院学生的身份来参加这次活动。中国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影响力很强,本次西湖绸伞的主题让我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在之前的印象中只是对这个词有模糊的印象。通过这次活动我亲自体验过后,让我对西湖绸伞产生了深深的兴趣,也让我对浙大艺博馆的展览与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郑茱 俄罗斯学生:
这次刷花技艺体验活动让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细腻。感谢各位老师!印象深刻,回到家后感觉很有灵感,在上面还写了一句话。
吴仲科 墨西哥学生:
参加“非遗之美—西湖绸伞刷花技艺体验活动”后,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一场手工艺术的体验,更是一次与博物馆历史和文化的亲密接触。尤其是在刷花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与艺术的追求。
内容来源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