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1年,国际教育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国际中文教师在克服疫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服务国家战略,具有浙大特色;针对重点难点,实现以生为本”为理念,在国际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一流课程建设、教研项目立项等方面再创佳绩。
一、积极开展服务国家战略,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
为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文+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利用浙江大学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以及杭州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形成有浙大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国际教育学院与经济学院的紧密合作,在科研教改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不少成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沈杰教授主持,与经济学院精英团队历经十余年合作的教改成果《以“二协同三创新”为核心,构建知华友华“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荣获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0年由教学副院长唐晓武教授和经济学院陆菁教授共同主持的学校一流本科综合改革项目《互为表里,共生发展:践行“汉语+商务”精英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学校的中期检查,并将进一步促进汉语言专业与经济学相关专业在培养国际人才方面的深度合作。
2021年12月,由沈杰院长领衔,协同经济学院,由教学中心施虹主任负责具体实施的《交叉融合、多元创新:“汉语+商务“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语合中心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资助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革新人才培养理念,打破专业壁垒,践行“汉语+商务”交叉培养新模式,以“专、精、宽、新”为目标,培养掌握汉语综合技能、通晓商贸实务、具有宽广学科背景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国际精英人才。学院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加强与专业学院之间的合作与研究,全力推动国际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为了让浙江大学尚未返校的国际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当代中国,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国概况》(中文授课)和《Survey of China》(英文授课)课程团队以“传达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为课程理念,依托学校、学院的实践基地资源和公共课平台优势,紧跟学校步伐,积极探索独具浙大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取得突破性进展。
12月3日,我院赵银姬博士作为《中国概况》课程团队的负责人,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我院的参赛课程《中国概况》获得全国二等奖。这是我院首次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教学竞赛,也是首次在这类教学竞赛中取得名次。与此同时,于倩博士负责的、面向全体国际学生的全英文授课课程《Survey of China》也获得浙江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线下一流课程)认定。
针对如何让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重大命题,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努力探索浙大方案。2021年,施虹副教授主持的《“同向同行,融合创新”:国际学生公共必修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胡晓慧副教授《“课程思政”新形势下留学生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体系建设研究》同时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立项。
我院将紧紧抓住国际学生公共必修课与专业课程建设的“主战场”,通过《中国概况》、《Survey of China》以及汉语言文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让所有国际中文教师都参与到提高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工作中去,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都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开拓创新,建设高水平汉语言(留学生)本科专业
2021年,我院在汉语言(留学生)本科专业建设上开拓创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撰、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高水平成果。
在课程建设方面,施虹副教授主持的《杭州历史文化漫游》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在线课程,胡晓慧副教授主持的《中级汉语阅读与写作(Ⅰ&Ⅱ)》获得浙江大学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通用汉语:思辨与表达》慕课已经上线开课,《国际中文阅读与写作》慕课已经制作完成。
在教材编撰方面,施虹副教授团队的《通用学术汉语:思辨与表达》获批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新形态教材项目,胡晓慧副教授团队的《阅读中国――HSK三级》获批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教材项目。
在教学改革方面,郭婵丽博士担任课程负责人的《中国文化史》和《汉语(甲)Ⅰ》获批浙江大学校级本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培育项目。《汉语(甲)Ⅱ》和《中国概况》还被收录入浙江大学2021年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优秀案例。陈敏博士、过文英博士担任课程负责人的《古代汉语》、《中级汉语口语》等专业课程获得浙江大学校级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培育项目立项,此外陈敏博士的《中国经济旅游考察》实践课程获得校级本科社会实践课程改革培育项目。
胡晓慧副教授主持的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政教育进入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汉语言本科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顺利结项,学校验收意见为“优秀”。
三、直面问题,教研相长,青年教师努力拼搏
青年教师直面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痛点和难点,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取得了不少教研成果。
针对国际学生学术写作的痛点,郭婵丽博士主持的《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的通用学术汉语混合式教学研究》获批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青年学术创新项目,并获得“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专题研讨会”创新论文奖。
针对国际中文在线教育的难点,吴剑博士主持的《国际中文在线教育的交互模式研究》获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高一�u博士的《社交类软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模式研究》获批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国际教育研究课题(青年课题)。
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将会成为教学新常态,在未来信息技术将不再被视为技术。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如何积极接纳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线上平台工具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赋能,为教师“有力”的教学赋能,是特殊时期每一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命题。施虹副教授团队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举办的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赛荣获多项奖励。陈佳宏老师荣获全球华文微课大赛个人赛(国内赛)三等奖。
2021年,我院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研究成果。沈煜博士和李福印教授合著的《事件语法导论》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晓慧副教授参与编写的《Understanding China》在加拿大Royal Collins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我院国际中文教师积极参加业界国际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
2021年,我们采取了“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新形式举办了线上口语教学圆桌论坛,学术大讲堂《新时代教材建设新要求》与学术午餐会《拥抱技术、双向赋能:参加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几点体会》,使得学院教师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探讨实现了获取新知与广泛传播的双赢局面。
四、结语
2021年依然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学院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具有浙大特色;针对难点重点,实现以生为本”为理念,加快推进汉语言(留学生)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优化与特色教材研发,完善商务汉语模块,探索基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学法创新,着力培养国际汉语教学方面的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培养知华友华、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的优秀国际学生。
供稿:教学中心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