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秋冬学期汉语言进修生教学工作会议于2025年9月11日上午在浙大玉泉校区顺利召开。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伟英,国际中文教育办公室副主任何旭东,教学中心副主任胡晓慧、过文英以及四十余位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伟英副院长首先给老师们送来了教师节的祝福,满怀信心地表达了对新学期的期许,并代表国际教育学院欢迎加入学院大家庭的新老师们。陈伟英副院长关于教学工作部署、师资优势激发以及学院发展愿景等内容展开分享,凝聚了全体教师共识,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动力。
陈院长强调了国际学生汉语教学工作的意义,她指出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角色已超越 “语言教师”,更是 “文化传播者”与 “中外桥梁搭建者”。同时,陈院长肯定了年轻教师群体的三大独特优势:亲和力、创新力和适应力,明确了教师在国际教育事业中的成长与价值:快速成长的平台、极具贡献度的岗位、有前景的事业。最后陈院长对全体教师提出三点期待:一是满怀热情,敢于创新教学互动方式;二是关心学生,注重体验;三是共同成长,打造品牌。
教学中心副主任胡晓慧围绕招生概况、班级设置、教学安排、教师工作量等核心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部署,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夯实基础。随着教学中心副主任过文英围绕师德师风、外事要求、规章制度等核心模块,针对新教师素质素养提供了全面指导。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模块负责人分别根据各课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作了课程培训。
针对陈院长的讲话,胡晓慧老师感言,陈院长的讲话站位很高,具有国际化视野,为我院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描绘了振奋人心的蓝图。胡晓慧说:“陈院长的讲话强调聚焦打造浙江大学留学中国旗舰项目,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们会按照陈院长的要求,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文化传播力,努力提升我们浙大项目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
新教师梁梦溪对于陈副院长谈到的“打造浙大语言教学旗舰项目,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名片”印象很深刻。现当代环境下,我们语言教学也要进行跨学科融合,形成“中文+X”的新局面。她还说:“原本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只是‘教说话、教写字’,现在才明白其中有这么多需要考量的细节,副院长的寄语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份职业的意义。”魏文旭老师说:“这些接地气的建议,化解了我们此前对‘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焦虑。让我们对教学全流程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也学到了许多可直接应用于课堂的 ‘实用技巧’。”更有同事已经开始根据培训所学,修改自己的第一堂课教案,把学到的互动设计、文化导入方法融入其中。
芮涵老师认为副院长的嘱托让大家明确了 “为何教”,老教师的指导让大家知道 “如何教”。芮涵说,我们会带着这份培训收获,以严谨的态度备好每一堂课,以耐心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成为兼具师德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对外汉语教育者。
文:陈勤、胡晓慧